第二百零七章 藩乱必生_抗清
北川小说网 > 抗清 > 第二百零七章 藩乱必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二百零七章 藩乱必生

  每个人都有自己一生的榜样,王五就有榜样,如李定国、如张煌言、如岭南三忠,如被洪承畴杀害的少年英雄夏完淳。

  但他无法理解洪育鳌这位永历朝的部院竟以张巡为榜样。

  此人孤城坚守的精神固然值得后人敬佩,但王五不允许将茅麓山残存的几万抗清军民比作睢阳城那几万冤魂。

  义愤之下,全然不顾洪育鳌乃是永历朝廷派驻忠贞营的部院,继降清的毛寿登之后明军事实上的最高文臣。

  底气何在?

  无它,茅麓山上皆是“老顺贼”。

  不远处,在燕子寨养伤的瞎子万四和张北丘等人听到头的声音已经过来。

  刚才若不是韩王及时出现制止,只怕他们已然上前将监军、部院反制了。

  驻守燕子寨的士卒也多是王五从巫山救出来的各部残兵,寨墙上有好几个王五瞧着面熟的士卒正关切的看着这边。

  只怕真有变的话,代表明朝的部院、监军连个拿人的人都使不动。

  便是韩王这位抗清军民名义上的精神领袖又能指挥得动谁?

  如果不是郝摇旗始终将他们带在身边保护,只怕早已身死殉国。

  对于坚持抗清的明朝宗室、官员,王五是无比尊重也无比敬佩的,因为正是他们将汉民族的气节保留到了最后一刻。

  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但,这不意味王五会将好不容易争取来的战略主动权,亦或战略决定权交到这些民族英雄手中。

  这是双方相差几百年的战略眼光所决定。

  個人情感不足以压制复国灭清的大志。

  现在是争取,是劝说,如果对方听不进劝,甚至连三位老帅也不愿意隐忍,王五只能带领愿意跟随自己的人马去荆州独立发展。

  根据地这边,能保就保,不能保也只能争取同鳌拜、张长庚私下交换少死人。

  对上,对下,都有交待。

  实际眼下王五已经建立了一条统一战缐。

  这个战线茅麓山抗清军民是一部分,鳌拜、穆里玛、张长庚代表的湖广系是一部分,图尔格、牛旗、康恩倍、米思翰等也是一部分,四川绿营那里同样也是这条战线的一员。

  只不过这条统一战缐并不由王五领导,他只是在其中做了一个中间人角色,即通过他将不同势力强行拽在了一起。

  在减少最大破坏的前提下,王五必须尝试拿到这条战线的领导权。

  哪怕是部分。

  世人谁无问鼎之心?

  有限的时间,有限的精力,自然不能浪费在没有意义的争执之中。

  当年张公巡守睢阳局面,哪里是今日茅麓山可比的!

  一个尚有大半国土,人口钱粮都不缺。

  一个什么都没有。

  洪部院用意是好的,不是真有效仿张公巡之意,只是想以此人坚守事迹激励王五改变主意而矣,哪曾想却触及王五最反感的地方。

  即除了敌人,他不会以任何名义强迫他人牺牲,也不以任何名义决定他人生死。

  忠君爱国种种大义都不行。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英雄!

  明知有可为而不为,就是迂腐。

  甲申年清军入关以来,抗清事业不就毁在那些迂腐的明朝官员手中么!

  大顺军作为最强大的抗清重兵集团落到今天这般地步,不正是迂腐至极的明朝湖广总督何腾蛟一手导致。

  气节归气节,才能归才能。

  王五不认为还有谁能比他更合适率领抗清军民往前走,所以难得强硬争取主导权。

  其与洪部院的争执,说白了其实就是两个不同时代的人对家国大义的不同理解,以及对时局的不同看法碰撞出来的火花。

  洪部院当然意识到自己话中问题,那张巡毕竟是有争议之人,用于此处确实不妥。

  只是被一小辈如此当面顶撞,洪部院也是有点拉不开脸面,微哼一声:“你如此诋毁张公巡无非是不欲我军民坚持,为你那和谈张目。”

  王五听后只说了一句:“九年前新会城中的清将也自诩张公巡。”

  洪育鳌怔住,一时无言。

  是啊,九年前在广东新会,那守城的清军不也是食了三万城中居民么。

  尚可喜在给清廷的上书中正是引用唐时张公巡事迹为此事辩解,清廷也如唐王朝一般给予守城清军将领高额封赏。

  以表忠贞。

  此,做何解?

  张公巡能名垂千古是唐朝打赢了平叛战事,倘若是安史军赢了,张公巡在睢阳所做所为于史书中又是怎样的一幕?

  是否如今日明朝军民唾骂新会清军般?

  一时间,洪部院只觉胸中气闷,面色有些痛苦。

  潘公公见状,不由上前轻轻扶住,颇是不满的瞪了眼王五,意你这家伙难道不知道部院尚未病愈,如此气他来着。

  王五心中也有些不安,但已是骑虎难下。

  既然强硬,便当强硬到底,绝不能因为个人情感软化下来。

  因为,这不仅事关几万军民生死,更事关能否灭清的大业。

  韩王则上前拉住洪部院的手,安慰道:“耀武见解虽有偏颇之处,但这孩子有些话说的也未尝没有道理,先生何不听听他为何坚持与清军议和呢?”

  说罢,不待洪部院有所表示,赶紧示意王五将议和原因一一说来。

  王五当下上前拱手对洪、潘二人道:“末将之所以主张与清军停战议和,是末将认为满清有两必亡。”

  韩王好奇道:“哪两必亡?”

  王五称一亡八旗腐朽堕落速度太快,所谓旗兵已经不堪战,此为利好。

  韩王听后点头,清靖西将军穆里玛发起的黄龙山之役同陕西驻防清军在竹山城的惨败,都可以证明这个事实。

  示意王五继续说下去。

  “二亡三藩与清廷必有一战。”

  王五从地盘、钱粮、军队三方面着手分析三藩与清廷的矛盾,指出清廷削藩的必然性,而三藩也会因为种种原因抗拒清廷削藩,如此一场规模浩大的藩乱必定发生。

  届时,才是抗清军民复天下的最好时机。

  同时指出如果茅麓山此时选择同清军秘密议和,有可能会加快清廷削藩的速度。

  “少则五年,多则八年。”

  王五给出他对清廷削藩的时间节点判断。

  “这么说,你是要我们同吴三桂结盟?”

  胸闷的洪部院眉头紧锁。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eichuan.cc。北川小说网手机版:https://m.beichuan.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